網格員有了更多的任務,監視舉報每個居民的日常生活,信徒和異議人士成了主要目標。
為了更深入基層管控民眾,監視社區發生的所有事件,中共政府將社區劃分成「網格」,設網格員監視居民,上報任何可能對中共政權造成麻煩的「隱患」。
據中國大陸官媒報道,在今年1月的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上,公安部部長宣布,2019年,維護政權安全、防範政治風險是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分布在各基層的網格員成為這一任務的執行者之一。《寒冬》獲取的多份關於網格員的文件中顯示,上訪人員、宗教信徒、流動人口和集體性事件等都被列入重點管控項目,並且關於網格員的規定越來越細緻,除了日常苦差之外,政府還制定了嚴格的巡邏制度和上報制度,確保大事小情都在政府掌控之中。
社區「萬事通」
網格員的首要職責是熟知監管的社區內的各種動態。山東省一位從業時間較長的網格員向《寒冬》解釋說:「網格員必須知道自己轄區內每個住戶家庭成員,各自的職業、年齡等等。我們必須格外注意出租戶,還得讓他們的鄰居都盯著,如果換了租房戶都得及時報給網格員。」
該網格員說,他要下到自己負責區域內的酒場、娛樂場所及其他公共場所觀察、打聽大小事。「網格員得做到萬事通,掌握每個人的一舉一動,打架鬥毆的、夫妻爭吵的都要掌握。」除此以外,網格員還必須巡邏檢查宗教場所,監視信徒。
該網格員說:「重點監管對象包括異議人士、刑滿釋放人員、信教人員,尤其是信全能神的。我們必須得掌握這樣的家庭成員出入情況,特別是在『敏感日』更得嚴格監控。」他所說的「敏感日」是指重要的政府會議和重大事件紀念日,如六四事件紀念日。
「我們小區裡有個信法輪功的,有人專門看著她,她本人不知道,政府有重大活動她不可能離開本地,她就是拿鄰居家一個南瓜,政府都知道。」
全線巡邏:密織網羅
最近《寒冬》獲取數份來自各地的文件,這些與網格員有關的文件證實了山東這位網格員的說法。根據文件,宗教信徒和上訪人員是重點監控對象。對於管轄區域發生的事件,網格員自己解決不了的要立即通過專用手機上報,小到鄰居糾紛衝突,大到民眾抗議等群體性事件都要上報。
山東省東營市一名剛從業的年輕網格員告訴《寒冬》,最近上級給他一部安裝了特別軟件的手機,要求他用這部手機將自己負責區域發生的事情拍照上報到專門的信息平台,還要按照路線定期在網格內巡邏,拍照、登記、上報所有大事小情,比如信徒私自聚會,或者社區裡的流動人口信息,每份上報信息都會被自動分類,發送到有關政府部門跟進。
一些地方要求網格員每月核對、新增、修改系統中的基礎數據(含實有人口、實有房屋、企業、重點場所、重點物品、重點設施等)300條及以上,才視為基礎信息錄入達標。
據官方媒體報道,政府正在培訓網格員使用專用手機,確保熟練使用手機上報各種事件。
「政府可以通過這部手機監視我們巡邏的路線,看到我們的里程數。巡邏中只要我們停下,管理人員就能監測到,馬上要求我們繼續巡邏。」東營這位網格員解釋說。
類似措施也在全國其他地區落實,根據浙江省某地最近下發的《專職網格員網格工作標準(試行)》,網格員每天要開展不少於4小時、3公里網格巡訪工作。網格內重點人員和重點場所每月至少走訪一次,所有住戶、場所每季度輪巡1次。
有的地方政府還組織緊急集合演練,教授網格員如何處理集體性事件與「騷亂」,演練時由警察培訓網格員,並給他們配發盾牌、警棍。
嚴苛的獎懲措施
福建省某地7月下發的《社會治理網格化中心績效考評細則》對網格員巡邏事項的規定多達上百條,還對網格員的績效考評制定了準則,與工資直接掛鉤,每名網格員每月開始總分100分,扣一分相當於10塊錢人民幣(約1.40美元)。
例如,網格員少巡邏一次扣5分;不按規定時間、路線巡邏,一次扣3分;網格員上、下班未用政府發的手機簽到,或者未用該手機拍照,一次扣5分;緊急集合或演練無故缺席一次扣10分。緊急集合不服從上級指揮,扣50分,並予以辭退處理,這是最重的處罰。
還有的地方轄區內若發生10人以上衝突,如工人討薪、病人與醫療人員糾紛,若網格員2小時內未上報,則被扣3分;若有20人及以上到區政府上訪,扣2分;有人進京上訪伸冤,扣3分;若在「敏感日」沒有看管好重點管控人員,例如出名的異議人士、人權人士、上訪人員、全能神教會、法輪功等受迫害宗教團體的成員,就雙倍扣分。有的地方還要求網格員在「敏感日」對這些「重點人員」做到一日三見面。
網格員主動舉報線索的,可以獲得獎勵,比如在福建一些地方規定發現全能神教會或者法輪功成員的,每治安拘留1人獎勵1000元人民幣(約140美元),提供重大線索的另有高額獎勵。
楓橋經驗「升級版」:群眾管控群眾
對於致力於打造奧威爾式國家的中共來說,除了無處不在的高科技監控,人力因素還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在管控基層社會時,網格員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政府要求做到凡有人的地方都得有網格員監視「重點人員」。
說得直白一點,中共的目標就是每個社區都有政府的眼線,確保「治安穩定」。中共慣常使用這種方式來鎮壓異議人士、少數民族群體、宗教信徒。
這種基層管理方式被毛澤東稱為「楓橋經驗」。
福建省某地今年5月下發的《網格管理工作責任捆綁和考評評價辦法(試行)》中說,要「全力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圍繞「發現得早、解決得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目標展開工作,換句話說,就是將所有政府認為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楓橋經驗」是毛澤東時期利用廣大民眾「監控、改造」「階級敵人」的做法。實施方法是,「十個人包夾改造一個人,矛盾不上交、社會改造」。2013年,「楓橋經驗」被習近平再一次「發揚光大」,要求各級黨政機構、部門繼承這一「優良傳統」。
如今,「楓橋經驗」在中國仍然可行嗎?時間證明一切。因著愈發嚴格的要求,繁多的扣分項目,一些網格員開始打退堂鼓。
浙江省杭州市一位網格員告訴《寒冬》,一開始很多人想幹這工作,但現在已經有70多人因要求太嚴辭職了。但據這位網格員透露,政府似乎並不愁,因為他們一個小縣城,還有700多個網格員,其中有些是兼職網格員,繼續為政府「維穩」。
寒冬記者 葉玲